首页 >> 学术 >> 论文 >>

小议端砚文化景观遗产(作者:章荣玲)

小议端砚文化景观遗产

肇庆市博物馆 章荣玲

 

摘要:端砚文化景观遗产涵盖了砚村、制砚作坊、砚坑坑洞、渡口、制砚名人故居、古庙宇、祠堂等物质文化景观,还有大量相关、富有特色的民俗现象,如端砚的自然崇拜、祖师崇拜、行会行规、节庆风俗以及歌谣、故事传奇等精神文化景观。端砚文化景观遗产内涵丰富,别具特色,是我国文化景观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挖掘端砚文化内涵,亟需保护端砚文化景观遗产,并加以合理利用。

关键词:端砚文化景观  黄岗  紫云谷  砚坑

端砚为中国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之首, 产自“中国砚都” 肇庆东郊羚羊峡斧柯山端溪水一带,又称端溪砚。端砚文化是人们在制作、使用以及收藏、欣赏、研究端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与端砚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端砚文化是我国砚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涵盖广阔,包含了与端砚相关的各个方面。[1]而端砚文化景观遗产是端砚文化的载体,对端砚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有利于端砚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对端砚文化景观遗产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端砚品牌的塑造,提高“中国砚都”肇庆的知名度和提升端砚的价值。

一、 什么是文化景观遗产

文化景观的划分,按形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非物质性)文化景观。 前者是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凝聚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农田、道路、城市、乡村、建筑、园林等,其主要的特征是可视性;后者是在客观物质环境的作用下,人的文化行为所创造的那些虽看不见、却可以感知的文化创造物,如语言、法律、道德、宗教、价值观、某些艺术如音乐等,它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如同文化区的个性一样,是一种通过联想实现的抽象而真切的感觉。

在中西方,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积淀,至20世纪下半叶,将之提升为文化景观理念,并于20世纪末提出了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对文化遗产内涵和价值认识的逐步深化,促使人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角度去分析和梳理文化遗产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并建立新的文化遗产类型和相应的保护方式、手段、体系,受到关注与保护的文化遗产类型也在不断扩充。文化景观遗产是新型的文化遗产,体现出文化与自然两者间的密切关联,使文化遗产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并拥有了更为深刻的涵义。我国是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辽阔的疆域,文化景观遗产资源类型丰富,无论是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许多都是人与自然共同的杰作,都可以被列入文化景观遗产体系。[2]

二、 端砚文化景观遗产的内涵

端砚文化景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突出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见证了端砚发展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具备文化景观遗产的特征。

一千三百多年端砚发展历史进程所衍生的端砚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且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其中文化景观遗产十分丰富。端砚文化景观遗产主要集中在端砚的发源地—端州黄岗镇以及端砚石的产地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既包括村落、制砚作坊、砚坑坑洞、渡口、制砚名人故居、古庙宇、祠堂等物质文化景观,还有大量相关、富有特色的民俗现象,如端砚的自然崇拜、祖师崇拜、行会行规、节庆风俗以及歌谣、故事传奇等精神文化景观。其中黄岗镇和斧柯山紫云谷是端砚文化景观遗产的核心地带。

黄岗镇,古称黄岗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东郊,南临西江,西临羚羊峡斧柯山,北倚北岭山。这一带延绵数十里的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砚石资源。古代黄岗村民凭借地理优势,发挥聪明才智,以石为生,采石制砚,使黄岗成为端砚的发源地。[3]

砚坑紫云谷位于肇庆东南郊烂柯山,西江羚羊峡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既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也有端砚开采、加工的悠久历史,中国品质最好的端砚都出自于紫云谷的老坑、坑子、麻子坑三大名坑。这里有唐朝年间开采砚石的千年老坑洞,周围风景如画,也有凤凰岩、古塔岩、宣德岩、朝天岩,麻子坑更是青山环抱,苍翠蜿蜒,绿水环绕,宛如一幅天然图画。

端砚石的开采是黄岗石工们世世代代相传的谋生技艺。一个个坑洞的开采、一方方砚石的采集,体现了石工们战胜高山险阻和艰难困苦,代表了人类战胜大自然的杰作。端砚石主要产于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分布范围约215平方公里。距黄岗最短的距离约5公里,最远的水平距离约30公里。砚工为了找砚材,要背上干粮、锤凿和行囊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仔细寻觅。花费的时间少则几天,多则半月,数次来回往往一无所获。甚至一年半载,也难以寻到优质的砚材。[3]

找到石源后,还要进行开采。端砚石的开采极其艰辛。例如老坑,由于老坑的石脉挖掘到西江河底,长年被水浸,只有等到西江河的枯水期才可以开采,也就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开采前首先要汲水,无数个砚工赤身裸体挤在只有1米高左右的坑洞里,互相合作,汲水、凿石、运输。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去: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其珍,从中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当年老坑石开采的不易。最后,端砚石还需经过十多道工序才能成为真正的端砚。

由以上可以得出,诸如砚石坑洞、砚村等端砚文化景观遗产是端砚的发展历史进程的特殊见证,既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体系的一部分,也是肇庆人民独有的宝贵财富。

三、 端砚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利用的意义

城市建设的冲击、自然灾害的破坏、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端砚文化景观受到很大的改变和影响,因此,对端砚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不同的文化遗产类型,都应有其相应的保护方式、手段、体系。首先要科学地认定其内涵,准确评估其价值,制定有效的保护规划,并将保护目标的实现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改善相结合,实现文化景观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此外,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端砚文化景观遗产作为端砚历史发展进程的特殊见证,其历史和自然面貌需得到有力的保护和传承,例如砚村、砚坑等。

肇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端砚的发展,充分利用端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以端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建设中国砚文化旅游基地,已建设和计划了一大批项目,包括标志性牌坊广场、端砚文化展览馆、端砚文化旅游购物街、中国砚文化博物馆、端砚历史名人塑像群、唐宋元明清各朝砚村风俗展览、端砚作坊展示、中国砚文化公园等,所有的旅游设施及造型到内容都与端砚文化有关,使整个区域充满浓厚的端砚文化气氛。端砚的发展迎来的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

因此,对端砚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利用,将为端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为旅游的发展拓宽途径,促进端砚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端砚文化景观遗产体现出文化与自然两者密切的联系,并且密切结合,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特色的一种文化景观遗产,在遗产申报方面非常具有潜力,笔者建议可联系相关机构申请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候选项目。

 

参考文献:

[1]欧忠荣.感悟端砚[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第13页

[2] 单霁翔.从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J].东南文化.2010(2):第11页

[3] 陈羽.端砚民俗考[M].文物出版社,2010:第14页